8月24日,“2023法治获得感总结分享”在北京举行。本届活动以“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为主旨,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成果发布、展览展示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展示发展成果。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城市创建、法治获得感提升等主题,畅谈法治实践创新智慧,共商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之道。
2023法治获得感总结分享活动在北京举行(郭肃柠摄)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在致辞中强调,各地各单位要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用优秀成绩“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致辞(郭肃柠摄)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原国家信访局督查专员孙宽平现场作了题为《以群众获得感为导向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既要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来解决,也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办法,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努力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原国家信访局督查专员孙宽平作主旨演讲(郭肃柠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结合各地实践案例和优秀模式,现场作题为《法治获得感之获得的秘诀》的总结发言,提炼总结法治获得感的获得路径,破解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作总结分享(郭肃柠摄)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鸿潮也结合各地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创新模式、典型做法、优秀成果等进行了总结分享。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鸿潮作总结分享(郭肃柠摄)
在圆桌对话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王伟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治理教研室主任马福云,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原国家信访局督查专员孙宽平,山东省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广辉,江西省横峰县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岑阳人民法庭庭长李正飞等专家和地方代表,围绕“法治城市建设的理论创新和时代实践”主题,分享法治建设新思想新观点,交流法治建设的新模式新实践,探讨理论引领实践,实践推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法治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专家和地方代表现场进行主题对话(郭肃柠摄)
本次活动还重磅发布了“2023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2023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汇编》。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刘应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治理教研室主任马福云现场宣读了典型案例名单。这些案例将充分发挥智库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参考,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多实践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刘应杰宣读典型案例名单(郭肃柠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治理教研室主任马福云宣读典型案例名单(郭肃柠摄)
附:2023法治获得感典型案例(排名不分先后)
广东省湛江市
开展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
广东省英德市
发现“网格”小问题作出“治理”大文章推进“检察+网格”大数据监督模式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陕西省兴平市
创新网络体系筑牢治理根基全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兴平实践
陕西省神木市
“五治融合”建强全科网格凝心聚力助推基层治理
陕西省神木市
“五个下沉”共筑“未成年人保护共同体”
四川省简阳市
做实做细网格提升基层服务质效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开展“直播式”执法行动标注普法和执法监督新高度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契约化”共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越城实践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数字化智能网格建设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以法治之为回应利政为民法治之需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公益诉讼守护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
为困境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艳阳天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云州区公安局“五举措”助力平安建设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
“三同步、三融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
“一张网”托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天清地宁”创新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网格治理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吉林省农安县
“五治融合”开启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福建省永春县
强基础求突破多元解纷落地见效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
平阴法院创新“1123”工作机制助力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治理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法治便民超市”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
山东省兰陵县
媒体政务融合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川省渠县
创新平台集成融合打造县域社会治理的“渠县样本”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创新构建三大机制开辟基层社会治理“新赛道”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
深化科技支撑统整多元队伍抓实机制运转探索“小河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城街道
党建凝心网格聚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新城街道
着力“五星”支部创建激活基层治理“主引擎”
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金口河区分局
“四聚焦四提升”书写平安金口河新篇章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
全域防控数据赋能打造科尔沁特色城市快反体系
山西省稷山县人民检察院
严管厚爱相结合挽救迷途大学生
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检察院
检察监督守护食品安全能动履职推动源头治理
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检察院
公益检察倾情守护湿地之源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
用检察爱心守护孩子们的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
刑事和解化矛盾检察听证暖人心
湖南省新田县人民法院
探索“1+1+N”诉源治理机制助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山东省武城县人民法院
司法融入网格化撬动基层微治理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
三端解忧五步共治构建“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走出司法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江西省横峰县人民法院
四治促建和润万家用司法之力托起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践行公益法律服务传递法治润心温度
详细案例如下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以“群众诉求大起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辖22个乡镇(街道),296个村(社区),人口71万,是全国第二大苏区首府,系巴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问题楼盘、交通堵塞、基础设施落后等治理难题随之而来。巴州区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和川陕苏区治理经验,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自2021年启动城区“市民诉求大起底”工作,2022年在全区全面推开,更名为“群众诉求大起底”,同年上升为市委决策并在全市推广。
一、党政主导统筹调度
“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关注什么,我们解决什么,集中资源和力量,破解社会治理短板”。
一是一盘棋谋划。区委审时度势,立足遗留问题多、群众诉求多的区情,通盘考虑、周密部署,专题调研1个月,常委会在深度分析、综合研判、集体决策后,作出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行动的决定,并出台系列工作方案,变零星处理问题为系统解决问题。
二是全要素保障。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排查、交办、化解、审核、督办、办结、归档“七步操作流程”,实行定期联席会商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生诉求快处中心(站),推动工作有效运转。
三是协同化推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市域社会治理、城乡基层治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整体推进。建立“党委主导、政法主推、信访主抓、辖区主办”的工作模式,动员全区党员干部合力行动。
二、群众诉求全域厘清
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全方位打捞群众“急”“忧”“盼”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计。
一是全面打捞。通过蹲点调研“挖”、线上扫码“采”、设置信箱“收”、发放问卷“征”、组织群众“提”、入户走访“谈”等方式,全域收集政策兑现、社会治安、小区治理等民生诉求,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精准甄别。先由乡镇(街道)牵头组织村(社区)全面筛选,对无效诉求做好沟通解释;对有效诉求,由专班对诉求所属的领域、性质和难易程度研判分析,准确厘清诉求化解层级,及时分流至村(社区)、乡镇(街道)、区级部门,确保不上推下卸。
三是分层建账。建立“村(社区)、乡镇(街道)、区”三级台账,该村(社区)解决的由村(社区)建账;村(社区)不能解决的,由乡镇(街道)建账;乡镇(街道)不能解决的,统一归口区专班建账,分流到市、区相关责任部门办理,确保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着落。
三、责任链条环环紧扣
坚持项目化推进、链条式督办、捆绑式追责,全方位、全过程压紧压实责任。
一是多方验靶。纪委、政法委、目标绩效办、信访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专项督导组,在各责任单位每周报送诉求化解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实地验靶。区级挂联领导不定期带队直插诉求化解一线督导验靶。开设电视台专栏,由新闻媒体跟踪暗访验靶。
二是榜单管理。建立化解成效“红黑榜”,结合化解率进行评比,化解工作较好的单位纳入“红榜”,作为奖励依据;进度滞后的单位进入“黑榜”,作为问责追责的依据,由纪委监委对其主要负责人第一次提醒、第二次约谈、第三次责令检视,并限期整改。
三是逗硬考评。充分运用“红黑榜”管理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得分挂钩,与干部使用、评先选优和职级职务晋升挂钩。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一律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一律追究个人责任。
四、诉求解决一办到底
坚持分类施策、深入推动,确保群众诉求高质量解决,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肯定。
一是分类化解。坚持易事快处,对可以立即办理或短期见效的诉求,落实人员迅速办结;坚持难事攻坚,对投入较大、跨行业领域的重点难点诉求,实施“乡镇(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统筹解决;坚持大事兜底,对群众反映较集中的重点问题,区委、区政府采取党政联席会议形式每月调度,推动诉求持续化解。
二是限时销号。实行清单式管理,建立政策咨询、意见建议、个人求决、集体诉求和其他诉求“五类清单”,对短期内能办结的,限时15日内办结;对过程较为复杂的,据实要求在30、60、90日内办结;对一时不能彻底解决的,制定阶段性措施限时化解。
三是一案一档。化解责任主体对全部诉求分门别类归档整理,实行一诉求一专档管理。诉求办结需诉求人、办理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四方签字认可,防止化解工作“蜻蜓点水”、蒙混过关,确保源头可追溯、过程有记录、效果能检验。
群众诉求“大起底”开展以来,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一是环境宜居度全面提升。通过办理群众诉求,城市功能全面提质,顺利拆除南池市场4100余平方米违建并建成南池艺术广场,打通晏阳初大桥南岸群众出行堵点,完成肖家巷等8个临时市场搬迁和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79个,完成103万平方米安置还房建设,“零投诉”拆除违章建筑52000余平方米。
二是干群融洽度全面提升。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开展“群众诉求大起底”工作,“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成为一种自觉和常态,干群关系更加融洽。起底以来,各级各部门收到群众感谢信300余封、锦旗280余面。上访近20年的张某某、陈某某、辛某某全部息诉息访并送锦旗。
三是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较2020年相比,全区信访量下降57.5%,纪检信访量下降28%,网络舆情下降76.3%,环保督察移交案件较上一轮下降71%;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提升39个位次。
四是社会美誉度全面提升。“群众诉求大起底”被评为巴中市“十大解难事项”和“十大创新突破举措”,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00余次,巴州区被命名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区委书记余斌受邀参加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北京论坛”并作专题演讲。